研究机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进口国外软件的费用高达1.3万亿元人民币,说明我国自主软件存在巨大短板。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工业互联网企业积极开发工业App助力行业复工复产,但目前我国工业App数量未能形成规模,甚至成为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瓶颈,主要存在几点原因:工业软件种类繁多,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语言”;缺乏基础共性和行业通用的体系,全行业的工业App发展没有强大的地基,没有系统框架;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机制,把工业企业手中的知识和技术资本置换出来形成工业App;当前工业互联网参与者主要还是IT、互联网公司,以及少数工业企业的IT部门,广大工业企业未能广泛积极地参与进来。
通过参与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及工业智能软件项目,北京智宇创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涛对工业智能软件研发实践的体会是,工业智能软件的生命力取决于企业是不是真正能够长期持续地使用这个软件。因此,开发工业智能软件应该从对业务分析或业务场景来入手。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工业智能软件无疑是帮助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谈到我国工业软件的短板问题,中国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吕卫峰表示,我国大量的工业软件,尤其是研发设计类的一些高端软件,目前还很薄弱。要构造低成本软件,让大量的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地按照业务需求去构造工业智能软件,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软件生产的智能化亟须加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要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攻坚目标,加强工业软件研究,以数字孪生技术/平台作为工业软件的一个载体,促进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深度融合发展。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紫光云引擎在促进工业智能软件和平台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要达到在平台上快速地解构和重构软件服务,需要解决很多统一的技术标准,来实现相关知识的复用。基于微服务架构快速实现工业App迭代,以面对客户的多需求场景,是工业智能软件在市场中变现的一个方式。”紫光云引擎副总裁赵铭远说道。
如何更好地推动工业智能软件的发展?索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义章建议,一是要推动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的发展;二是建立国家、行业、企业的工业App共建体系;三是要以大企业为核心,推广工业App的新型应用模式;四是尽快建立工业App的工程师人才培育体系;五是要把工业App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杨宇燕强调,要做好疫情之下复工复产的软件支撑工作,不断实施工业互联网软件技术攻关,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App生态体系,深度优化工业互联网App发展环境,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智能软件”创新能力,全面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数字经济网